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出現了兩個習武天賦非凡的角色——郭襄和張三豐。他們在書末展示了過人的習武才能,郭襄獲得了金輪法王的賞識,而張三豐則先學九陽神功,后得到楊過傳功。兩人在《倚天屠龍記》開篇之時習得了一部分九陽神功,後來各自開宗立派,成為了武林中百年難遇的奇才。
然而,兩位武學奇才的壽命卻截然不同。張三豐活了過百歲,而郭襄卻早早離世。引起人們的疑問,為什麼同樣是習武奇才,張三豐能夠長壽而郭襄卻早逝?
首先,根據金庸筆下的武俠體系設定,當武功達到一定境界時,武功甚至能夠保住人的性命,難以死去。例如,在《天龍八部》中,無崖子就憑借深厚的內力續命。他告訴虛竹:「臭和尚,無崖子一身武功,他不散功,怎麼死得了?一個人要死,就這麼容易?」這一設定表明,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內力深厚的高手往往能夠長壽。
其次,郭襄在《倚天屠龍記》開篇之后就再未在正篇故事中登場,她的事跡也只是由書中其他角色提及。根據書中的描述,郭襄在苦尋楊過二十四年無果之后,在四十歲那年悟得武學真義,然后開宗立派。具體她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不得而知,但應該不會超過六七十歲,在峨眉派傳承了風陵師太、滅絕師太兩代人之后。
然而,這些情節并不能完全解釋郭襄早逝的原因。顯然,郭襄的武功并不弱,她在闖少林時展現過十余門武功,并自創了峨眉九陽功。為了尋回屠龍刀和對抗武林高手,她心中深藏雜念,戾氣沉重。這或許就是郭襄壽命不及張三豐的原因。
在《天龍八部》中的少林掃地僧口中,探索到了金庸武俠體系中的一條規律。他在藏經閣大戰時曾對天龍四絕說過一段話,足以解釋這一規律。蕭遠山、慕容博因為偷學少林武功而身患病痛,鳩摩智也因為修煉《易筋經》而生病。掃地僧解釋稱,一個人的武功越高,心境領悟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武學障」的影響,導致傷害自己。這是因為武學和佛法相互背道而馳,很難相容。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更多地修煉。
從這個角度來看,郭襄的早逝或許與她心中的雜念有關。為了追回屠龍刀和與武林高手發生沖突,她心中的戾氣深重,很難擺脫「武學障」的影響,導致身亡。
綜上所述,雖然郭襄和張三豐都是武學奇才,但他們的命運截然不同。張三豐活過百歲,而郭襄早早離世。原因或許在于金庸武俠體系中的規律,武功強大的高手更容易受到「武學障」的影響,而佛法高深者則能夠更好地修煉武功。郭襄心中的雜念和戾氣,使她無法擺脫「武學障」的束縛,導致早逝。這或許就是郭襄壽命不及張三豐的原因。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