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舍《失婚》:說的是婚姻,卻照出人性最殘酷的一面
2024/02/05 檢舉

1931年,老舍寫完了《大明湖》,交給《小說月報》發表。

但在次年的一場大火中,文稿化為灰燼。

由于文稿沒有副本,老舍重新寫了《貓城記》,結果兩家單位爭奪發行權。

為了平衡兩家的關系,老舍便趕寫了小說《失婚》,僅用了70多天時間,一氣呵成。

《失婚》是老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四十年代初,老舍在云南龍泉鎮要求北平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的學生選舉他的最佳作品,大家一致投《駱駝祥子》的票,老舍卻說:「非也,我喜歡《失婚》。」

小說講述民國時期的北平,一群財政所小職員的悲歡離合。

書中的人物大多在「失婚」這件事上掙扎,但最終沒有一個人失婚。

小說用幽默辛辣的文風,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洞察了當時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

《失婚》看似雞毛蒜皮,卻能引起當代人的強烈共鳴。近百年過去,小說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依然對現在的我們大有啟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