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
這即是金庸在《天龍八部》開篇解釋為何要為此作起名「天龍八部」的原因,他不過是要展現塵世間的眾生皆苦,所以書中之人的命運多半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題。
到了故事結尾,當不成漢人,且親手殺了摯愛的蕭峰選擇了自戕,段譽沒娶到王語嫣,虛竹也沒能做回和尚,這樣的結局確實是與書名及核心主題相符的,這個故事足夠完整,但這并不意味著書中沒有值得被續寫的故事了。
讀者始終是在期待一部《天龍后傳》出現,金庸為何沒寫?
其實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而言,尤其是對于當年的金庸而言,寫書不過是為了稿費,這是他養家糊口的手段,所以寫出更多的故事,就能讓他獲得更多的利益。
(虛竹劇照)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庸完全有理由去創作一部《天龍后傳》,利用那些讀者已經熟悉的角色去寫故事,遠比寫一部全新的故事來得容易,同時還可以利用老角色來消費情懷,何樂而不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