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懷著果郡王的雙胞胎回到宮中,然而前一屆的「宮斗冠軍」烏雅太后早已察覺端倪。為何太后沒有揭穿甄嬛的秘密呢?原來,太后是一位老練的狐貍。
在凌云峰,甄嬛曾經體驗到短暫的幸福,本以為能與果郡王相守,卻突然傳來果郡王過世的噩耗。
受到重創的甄嬛未能完全接受現實,然而她卻發現自己懷有身孕。在情緒的波動中,她最終決定保留這個孩子。
除了希望保住孩子之外,更為關鍵的是,甄嬛意識到果郡王的死并不尋常。為了復仇,她知道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回到宮中。
這對甄嬛并非難事,她設計讓皇帝與她「重燃舊情」,然后以「鈕祜祿氏」的身份歸來,正式踏上了黑化之路。
盡管甄嬛的懷孕使皇上歡欣鼓舞,但她面臨的問題是,孩子并非皇上所生,中間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差。甄嬛最終是如何瞞過眾人的?
實際上,太后并非第一時間就發現了真相。她是在三次試探中才覺察到端倪。
在第一次試探中,太后召見甄嬛,當著皇帝的面詢問:「熹妃的肚子看起來,要比尋常快五個月的肚子大些。」
以往的甄嬛或許會因慌張而露餡,但現在她是鈕祜祿·甄嬛,她假裝一臉幸福地回答:「太醫說臣妾懷的是雙生胎。」
這句話成功地消除了太后的疑慮,她當時只是試探,并未真切懷疑。太后聽到甄嬛的回答,只能暫時壓下疑慮,讓太醫再次診脈。
太后之所以能笑到最后,是因為她是一位精明的宮斗高手。她看重的是皇室血脈,不容許有人鉆空子。巧合的是,甄嬛真的懷了雙胞胎,肚子稍大的確能解釋。
太醫確認后,太后表現出期待的神情,但她真的相信了嗎?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太后絕非單純。她笑到最后,是因為她心如明鏡,不容許有人打亂規矩。雖然甄嬛過關,但若不采取行動,一切都會暴露。
更重要的是,皇上雖然表面淡定,但內心多疑。甄嬛必須消除皇上的懷疑。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在生產時彌補一個月的時差!
甄嬛從太后宮走出,表面上鎮定自若,但內心充滿緊迫感。雖然她勉強過關,但若不采取措施,一切都將曝光。在此關鍵時刻,甄嬛必須防止皇上對她的懷疑。
這一切的曲折和波瀾,其實都要感謝寧嬪。一天晚上,她在半路上被貓沖撞,因而成功「早產」,生下了一對龍鳳胎。這一意外事件一舉解決了后宮的議論紛紛,也合理解釋了為什麼甄嬛的肚子要比其他嬪妃更為大一點。
皇帝對此歡欣鼓舞,全身心沉浸在迎接愛子的喜悅中。然而,太后卻仍有一事未決:關于甄嬛所生是否為皇帝的孩子,她依然需要進行深入的確認。
不久后,太后展開了她的第二次試探。
這一次,太后派遣身邊的親信——竹息前來探望甄嬛。竹息見到皇帝時立即說:「奴婢奉太后之命,來看一看小阿哥和小公主。」
這看似尋常的探訪,按理說,太后高興喜獲孫兒,派人來看望是理所應當的。然而,竹息看了之后開心地說:「小阿哥與小公主,眉眼之間很像熹妃娘娘。」
這番言辭頗具深意。
在皇上為尊的天下,一個婢女前來看望的是皇子和皇女,如果是表達祝福的話語,理所當然應該以皇上為先,說小阿哥和小公主像皇上才合情合理。
然而,竹息言辭中透露出深意:阿哥和公主像親娘我可以確認,但是否像親爹我可不敢妄言。
竹息的話引起了太后的警覺,雖然太后并未明確指出,但她心生疑慮。或許太后為何沒有直接點明原因,是因為缺乏確鑿證據,而且她更希望皇帝親自驗證這一猜疑。
在後來討論孩子取名的時候,太后默認一個皇上取一個名字,而沈眉莊的孩子則由太后親自命名。沈眉莊在太后身邊久經陪伴,太后除了對她的喜愛外,更有深層考量:她對沈眉莊孩子的身世非常確定。
然而,甄嬛還未意識到,針對她孩子的爭議遠未結束。盡管即便是性格多疑的皇帝也被糊弄過去,但心思敏感的太后并未徹底消除疑慮。
第三次試探即將來臨——「滴血驗親」的名場面。
這一次,太后并未親自現身,她是如何進行試探的呢?為何太后選擇保持緘默,而非揭露甄嬛的疑慮呢?
在這場試探中,太后究竟有何目的?
而至于祺貴人的告發,雖然信心十足,卻未能使甄嬛身陷囹圄。她與皇后聯手,強迫六阿哥和皇帝進行「滴血驗親」,但當祺貴人提到私通之人是溫太醫時,甄嬛的表情變得玩味十足。可見,祺貴人顯然是「聰明不足,蠢笨有余」。如果她沒有直截了當地告知溫太醫是涉事之人,而是讓皇帝自行查找真相,或許結局會截然不同。
更加蠢笨的是,為了確保結果,皇后竟然加入了白礬。最終,這一舉動卻成為她自掘墳墓的原因。
作為后宮之主,皇后為了推翻甄嬛竟然不顧一切,親自卷入這場鬧劇。而多疑的皇帝既未阻止皇后,也是希望了解真相。
然而,若皇室丑聞曝光,將成為天下的笑柄。皇帝與皇后對此顧慮重重,但此時后宮之主太后為何不現身制止這場「丑事」呢?難道她因為年老不愿再卷入是非之中?
當然,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太后仍在努力維護家族地位,怎可能被放任后宮鬧成一團?太后的權力遍及宮中,她在其中布下了無數耳目。她之所以沒有現身,不是因為老年退隱,而是因為她需要確認自己的猜測是否屬實。
太后的默認,使得「滴血驗親」的場面「順利完成」。
雖然這一次試探看似徹底消除了人們的懷疑,太后也沒有再多言,但甄嬛在這場「滴血驗親」的過程中多次阻撓,太后或許并未放下心中的疑慮。
為什麼太后不親自出面直言疑慮呢?如果太后以自己的身份揭露疑慮,或許真相很快就會浮出水面。但太后選擇保持緘默,可能是因為缺乏確鑿的證據,而且她更希望皇帝親自查明真相。
整個后宮的紛爭,不僅涉及皇帝和皇后的個人名譽,更關系到整個皇室的尊嚴。太后在這場明爭暗斗中既不愿揭露疑慮,又不希望皇室陷入更深的丑聞之中。
然而,太后的心思終究是個謎。她是否能夠徹底消除心中的疑慮,以及后宮的風波是否真的就此平息,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為了保持權力平衡,太后需要一個能夠抗衡皇后的存在,而甄嬛成了這個合適的人選。甄嬛懷的孩子雖然可能不是皇上的骨肉,但至少是皇家的后代。太后不在乎甄嬛懷的是誰的孩子,只要她能夠成為一個制衡皇后的力量,幫助太后在宮廷中保持平衡。
太后的眼光獨到,她理性地分析了后宮的復雜關系,看清了甄嬛的政治價值。在她的戰略中,保障烏拉那拉氏的榮耀、制衡皇后、并最終扶持一個對家族有利的繼承人,是一個統一的目標。
太后并非簡單地將個人情感掛在嘴邊,她是一個以家族和皇室榮耀為先的政治家,懂得在權謀棋局中保持冷靜和深謀遠慮。在她的眼中,后宮的風云變幻只是權謀游戲中的一部分,而她的決策則在這場游戲中彰顯著超越個人感情的高瞻遠矚。
或許,《甄嬛傳》中的太后,正是這樣一位集智慧、謀略和家族榮譽于一身的政治謀士。
未獲許可,不得轉載。 如有侵權,檢舉並承擔法律責任。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