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霄寒夜暖》中,有一個大的敘事背景——乾祺兩國。兩國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本是君子同盟的兄弟之國。可是在童謠殺人案告破之后,乾國的定坤帝卻以寒猙擅闖皇宮為由,將祺國少主關入了大牢。
對于乾國這樣背刺盟友的惡心行為,雪祺王卻忍氣吞聲,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甚至決定必要的時候可以犧牲兒子以換取兩國的友好。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格局簡直讓一般人自愧不如。
下一屆的諾貝爾和平獎不是雪祺王我第一個不服!然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孽。雪祺王沒輸過一次觀眾人氣,自然更不會輸了民族大義,但任何脫離背景講故事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還記得在第2集中,雪祺王、國師寒凜與叱蘭之間的對話嗎?原來,十年之前祺國圣火遺失,極北之地因此冰封,惡劣的自然環境已經無法生活,全族已然走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在這場三人行的群口相聲里,雪祺王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乾祺六約)只是我們祺族移居乾國的第一步。」
既然乾祺六約的簽署只是第一步,那在雪祺王的計劃里,祺族移居乾國就有第二步、第三步,直至第N步。
其實,在乾祺六約落地之前,雪祺王早就布好了局。劇中有無數處的細節暗示了祺族在乾國布局的痕跡。在乾國的都城,有自由出入的祺人,有地下開設的集市,甚至在乾國的朝堂內部居然出現了大量的親祺勢力—— 童謠案中遇害的四位官員無一例外全部是親祺派!
祺國對乾國的滲透居然到了這般地步,簡直讓人細思極恐。
讀懂了這一層,我們才會參透雪祺王捍衛乾祺六約的奧秘。事實上, 雪祺王犧牲兒子的背后,與和平根本沒有任何關系。他只是想放長線、釣大魚,為祺族部眾未來舉國搬遷乾國做好鋪墊。
于是,寒猙就成了那個被拋棄的兒子、被犧牲的棋子。
同樣是棋子,玄祺王的命運就好得多。在乾國使者抵達祺國之時,玄祺王派出自己的貼身侍衛襲殺了使團三人。這使團本是為寒猙一事而來,如今玄祺王手起刀落,約等于直接斷了兩國和平的可能,也間接判處了寒猙的死刑。
令人疑惑的是,雪祺王居然云淡風輕地放過了玄祺王。這操作似乎根本不在乎兒子的性命。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你自然會明白其中的玄機。
還是在第2集的那場三人對話中,編劇借著國師寒凜之口說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了生存,攻打乾族、擴展疆域,在所難免。」
在雪祺王與叱蘭面前,寒凜赤裸裸地說出了祺國的終極計劃——攻打乾族。既然目標是攻打友邦,那麼玄祺王這樣的主戰派才是雪祺王必須依靠的中堅力量。因此,對于刺殺乾國使團一事,雪祺王才會三言兩語便平息了事。
畢竟,玄祺王才是自己的堅定盟友。
故事講到這里,一切變得豁然開朗。雪祺王借著和平的名義,早就在暗中播撒演變的種子。十年來,在祺國朝廷的推動引導下,大量的祺人移居乾國。
祺族勢力在乾國極速擴張,定坤帝這才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世界上最可怕、最危險的事,往往隱藏在平靜之中。雪祺王不惜一切代價推動乾祺六約落地,根本原因是為了東跡島。
從劇中的地圖中我們就能發現,東跡島地處乾祺兩國之間,扼守著乾國的北大門。一旦簽署六約,東跡島就會劃歸祺國。隨著祺族人的大量遷入,東跡島自然會成為祺國攻打乾國的跳板。
雪祺王的算盤打得震天響,定坤帝自然能聽到一些風吹草動。在與皇太子文嬰的對話中,定坤帝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早些年間,你皇祖父想借力祺族,當時我們以為祺族終年由于氣候原因,會與我們友好共居、互不侵犯,可沒想到這些年來,祺族也開始有所異動。」
對于祺族在乾國的小動作,定坤帝也察覺到了異樣,因此才會生出徹底廢除乾祺六約的心思。
和平是假,演變是真。雪祺王的鉤太直,定坤帝自然不會上當。
背刺盟友——乾國表示,這鍋我不背。